Linux上常用的工具,可以和远程服务器进行连接
基本用法
#从终端连接服务器
ssh -Y username@host
#服务器与本地实现文件传输
scp [-r] filepath targetpath
像MacOS、Windows一样,一种操作系统,广泛应用在服务器领域
#在命令行输入lsb_release -a 可以查看完整的版本信息
>lsb_release -a
LSB Version: :core-4.1-amd64:core-4.1-noarch:cxx-4.1-amd64:cxx-4.1-noarch:desktop-4.1-amd64:desktop-4.1-noarch:languages-4.1-amd64:languages-4.1-noarch:printing-4.1-amd64:printing-4.1-noarch
Distributor ID: CentOS
Description: CentOS Linux release 7.9.2009 (Core)
Release: 7.9.2009
Codename: Core
Ref
Linux系统目录结构
#这是用户的家目录。在Linux中,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,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。
/home
#bin是binary的缩写,该目录下存放的是最常用的命令。
/bin
#该目录下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,包括一些链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。
/boot
#dev是Device(设备)的缩写。该目录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。
/dev
#该目录是系统管理员的用户家目录。
/root
#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,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,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存放在该目录下。
/usr
#该目录存放的是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。
/usr/bin
常用命令
#切换目录
cd [.., ~, -, PATH]
#查看目录
ls [-a, -l, PATH]
#创建目录
mkdir [name]
#删除、重命名(移动)、拷贝
rm mv cp
#自行了解
cat less find chmod ...
一种文本编辑器,服务器上默认安装了
有命令(command mode)、插入(insert mode)、底行(last line mode)三种模式
基本操作
#默认为命令模式,按i后进入插入模式,正常打字就行
i
#编辑完后,按 “ESC” 进入底行模式
[esc]
#保存并退出
:wq + [enter]
Ref
.vimrc
配置文件,可以让vim用起来更顺手(这里建议直接参考师兄师姐的配置文件,单要注意不要直接全部copy,有些插件需要自己手动下载)
/home/jiazk/.vimrc
环境配置
#创建用于配制环境的目录和工作目录
>mkdir cmthome
>mkdir workarea
#将模版文件拷贝到自己的环境配置目录
>cp -r /cvmfs/bes3.ihep.ac.cn/bes3sw/cmthome/cmthome-7.0.8 ~/cmthome/
>cd cmthome
#修改requirements将里面的路径变量改为自己的路径
>vi requirements
#执行CMT配置文件
>source setupCMT.csh
>cmt config
>source setup.csh
#配置完成后可以用命令查看是否设置成功
>echo $CMTPATH
运行一个简单例子
cd <yourworkarea>
mkdir TestRelease
cd TestRelease
cp -r $BesArea/TestRelease/TestRelease-00-00-95/ ./
cd TestRelease-00-00-95/cmt
cmt config
source setup.csh
cmt make
cd ../run
boss.exe HelloWorldOptions.txt
每次登陆服务器都需要进行上述的配置,为了简化操作,将一下命令加入 .tcshrc 文件中(该文件在登陆时会直接被执行一次,注意将路径改为自己的路径)
source /workfs2/bes/user/cmthome/cmthome-7.0.8/setupCMT.csh
source /workfs2/bes/user/cmthome/cmthome-7.0.8/setupCVS.csh
source /workfs2/bes/user/cmthome/cmthome-7.0.8/setup.csh
source /workfs2/bes/user/workarea/708/TestRelease/TestRelease-00-00-95/cmt/setup.csh
Ref